
2020
Research Report
Globalization and Multilateral Interaction › Regional Connectivity
馮應謙、鄭宏泰、尹寶珊、盧家詠編著。(2020)。《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政策落差與優化》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共政策論叢。Fung, A. Y. H., Zheng, V, Wan, P. S., & Lo, S. K. W. (Eds.). (2020). Policy on the personal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youth on the Mainland: Gaps and areas of improvement. Public Policy Forum Series No. 20,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-Pacific Studies. (In Chinese)
Career Hong Kong Mainland China Youth
本報告提出現時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政策的問題、總結研究的分析及結果、重點陳列青年的意見,並提出具體建議供政府和大眾參考。研究團隊期望讓社會各界對青年到內地發展的近況有多角度的了解,以辨識不同持分者受到的影響及可能出現的衝突點,並建構一個有效的分析框架,為「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」這個政策範疇提供最新的總覽,亦為相關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。
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,一直有港人到內地發展:升學、就業、創業及交流,當中以工作(就業或創業)為主。從2005年開始,到內地工作的人數下滑,年輕人組別尤其明顯。近年,隨着大灣區區域發展概念的落實,政府認為到內地發展將會是青年的大好機會(見第2章),並在升學、就業、創業及交流方面,推出不同的措施,推動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,把握最新的「中國機遇」(見第3章)。研究團隊發現香港青年對「中國機遇」抱持正面觀感,大部分受訪青年對內地有一定的認識(見第4章),接受香港與內地融合是大勢所趨,但對區域融合的理解卻相對模糊,感到欠缺方向,亦難以一蹴而就。青年不乏要離港增廣見聞的心態,內地是可考慮的地點,但外國仍是多數人的首選。專業認受性及實用性,是青年考慮到內地升學、進修或發展的重要阻礙(見第5章)。青年願意嘗試到內地發展,理想的發展機會及前景是重要的誘因,他們認同現時在此事上幫助香港學生的政策有鼓勵作用,但在衡量機會及政策支援後,青年覺得到內地發展是冒險的選擇(見第5章問題1)。主要阻礙出於機遇差異——並非所有專科或行業,都能受惠於內地的經濟增長及區域發展計劃。行業的成熟程度也影響個人發展(見第5章問題1)。在創業方面,資本不足是一個阻礙(見第5章問題2)。對於內地與香港的融合,青年態度傾向保守,原因是他們認為兩地存在多方面的差異(見第5章問題3)。對於交流活動,青年希望以工作實習為主,期望與內地民眾多接觸溝通;觀光探訪內容不真實,也沒有實際作用,應該盡量減少(見第5章問題4)。研究團隊從宏觀角度提出五項政策建議,供政府和大眾參考︰1. 成立全港性的內地工作及實習統籌單位,2. 增加青年在內地創業的支援及資本,3. 成立全港性的青年互助平台及網絡,4. 確保在內地工作的港人了解社保操作,及5. 定期公布內地港人的統計數據(見第6章)。